來回4139公里,只在交通就花1055分鐘,
換了地鐵、飛機、火車、大巴、計程車、麵包車,
我完成了貴州苗寨行。
在苗寨,完成許多第一次。
第一次認真知道貴陽是在貴州省(還以為在廣西,冏);
第一次知道老爸20年前就去過凱里(我連字怎麼寫都不知道的地方);
第一次見識「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
第一次到苗寨(還有千戶苗寨);
第一次住進吊腳樓;
第一次不知道自己今晚要住哪就進入深山;
第一次走在寨裡民家隨口問可否住下就真的過夜;
第一次住一晚15元的小木屋;
第一次看到炊煙袅袅;
第一次上茅坑;
第一次看到和聽到蘆苼(還有Double Bass呢);
第一次體會苗族姑娘的傢私沉重感;
第一次在小蘿莉軟嫰勸說下狂飲12道關卡小米酒;
第一次看到母雞帶小雞(哦~我的雞湯);
第一次不斷驚呼梯田的美;
第一次巍峨走在泥濘如坍方的田埂;
第一次看到中國式的京都—西江;
第一次花7分鐘挑戰極限地爬上苗王的家(簡直快吐了);
第一次把自己的頭當成快熱送pizza包裏;
第一次在寒風中吃到感動到流淚的雞粥飯;
第一次真心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第一次用盡全力地放鬆…
清晨起床,打開窗戶,望向遠山薄霧籠罩下的層疊梯田和山底的黑瓦吊腳樓,炊煙正袅袅…友善無爭是我們對苗族的註解,不論是牽著馬兒沿著石刻路往上爬的阿哥,或是準備至油菜花田工作的阿妹,都熱情地和我們聊幾句。
每隻雞都長得不一樣,一看就知道是自己家或鄰家的,每條石刻路也都長得不一樣,在爬了二天後我們也為每個拐彎取了如避牛坡或見鵝彎之類的名字。真的,不需問阿妹你要如何認得你的田,每塊土地都有屬於它特有的紋理,放下只盯著電腦和電視認識世界的方式,走走停停,笑笑鬧鬧,一顆守寨樹的種子,一聲黃牛的哞聲,原來,還有這麼多事值得去注意。
總覺得相機拍不到眼睛所見的震撼與美麗。不斷貪婪地睜大眼,想要看盡這片黑瓦杉木的點點山凹美景,在每一步田埂都和著驚喜的美景後,終於懂了,什麼叫做被下蠱了。現在,喝著小米酒,這些苗寨的影像如同腦內啡般快樂愉悅著不斷工作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