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術上或行銷市場上,尚未為這類族群取個特定fancy的名詞,不像「頂客族」、「啃老族」、「月光族」等行之有年。用現象學觀點描述,大抵上定義是擁有小孩的家庭中,其中一方因工作或其他因素多數時間不在家,大部份照顧/教養小孩的責任落在另一方身上。原來我們的想像是以台商台幹為基礎,父親(我支持多元成家,但在這裡為了簡化討論,先以現象描述通常是父親角色)到大陸工作,媽媽獨自在家教養子女,但在討論後發現,「多數時間不在家」的定義模糊,其實有很多「假日夫妻」、「竹科夫妻」等,都在這個範圍內,例如,爸爸平常工作太忙一回家就關進書房、或即使天天回家但和小孩坐息時間錯開,或在外地工作週末在回家,只有週末才有時間陪小孩。

 

很多事都有兩層影響,第一層是直接效果,類似價格替代,像父親陪伴小孩時間少了,母親就得多花一點時間補償,但還有第二層衍生效果,就好像蘋果變貴影響實質所得一樣。假性單親中父親陪伴小孩的時間減少,並非只要等量由母親時間補償那麼簡單。因為夫妻並非離婚的關係,假性單親媽媽教養上有一些特殊時刻,「父親現實生活中離開的時刻」、「父親現實生活中團聚的時刻」、「父親實際不在身邊,但要靠通訊軟體維繫情感的時刻」,相較於純單親的單親,只要管自已的教養模式和花費的時間精力,或雙親相對比較少這類情況需面對處理。假性單親媽媽還有許多額外付出,像是因為爸爸常不在家衍生的親職教養溝通的心力資源,在分離前後、團聚前後花更多力氣安撫、促進、維繫小孩和爸爸間的親子情感。就像於蘋果變貴了,不是多買橘子補償就能解決,因為實質所得是下降的,能買的東西變少了。

 

這些討論沒有否定純單親或雙親所面臨教養難處和議題,只是這次焦點在假性單親上,這群人中,有很多人是隱性的,除非你和他/她夠好,才會知道他們家庭情況,也才知道獨自照顧小孩的另一方的辛酸血淚。

 

如果你剛好知道身邊有這樣的人,請多給他們一些支持,即使只有情感上也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i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