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董在某天三小時內打七通電話給我,
及隔天一小時打三通電話給我後,
我們默默舉白旗投降,在又是一台T5接送下到了吳江。
師傅驕傲地說,這條路(指前面雙向共四線道加寬廣的路肩)是政府為學堂開的!
非常直挺挺延伸下去的一條路,完全看不出土地徵收困難痕跡的一條路,
師傅驕傲地說,從這裡開始圍牆內都是學堂的地!
我們再小小開一下才到達學堂入口。
這裡的小孩要住校,從四歲到十歲。
老師用田園式教學,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先跟著少林師父練武打拳強健身體,上課要讀四書五經資治通鑑,學習種菜認植物和中藥材,用陶土發揮觀察力和想像力,禪修打坐也是課程之一…
唯一卻也眾所皆知的難題,歹丸有小學國中高中,但這裡的小孩還是要面對來自數億人口的升學壓力,全人的學習教育有辨法持續下去嗎?對小孩的影響在哪?
董長講了個實例,雖然以他愛誇飾的行為來看,不知道可性度有多少,但如果有一點點真實,的確令人感動。
有個在學堂唸書的小女孩,安安靜靜不太突出很少發表意見,
父親是化學家,母親也是科學家,
家長覺得該讓她去外面學校面對競爭,把學籍轉出,
但到開學時,父母親又牽著小女孩的手出現在學堂門口,拜託再讓女孩入學。
原因為說不過小女孩,小女孩和父母說理,提了三點,但我只記得其二,
「爸爸唸到這麼高的學歷從事好工作,但你的工作對環境的破壞有多大你知道嗎?」
「中國有這麼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的儒學基礎,但現在都快沒人研究了,我們在學堂裡可以傳承儒學難道不好嗎?」
也許小女孩用的字詞是不是這些,
但不到十歲的小女孩能從這二個思想出發就很令人讚嘆了。
董長興沖沖地要帶我們去看太湖古船,說是碩果僅存的。
走過神奇的松樹林,踏著柔軟鋪滿地的松葉前進,莫名地走到太湖畔。


是那個山青水明幽靜靜,湖心飄來風一陣的太湖嗎?
真是一望無際,還以為前面是出海口,真是汗顏地理沒唸好。
湖畔停了一艘古船,船上一對老夫婦一生守著這條船,
老先生六十年前是船上出生,
這會兒他和老伴正在勞動著筋骨整理著船上的配備,
看到我們走過去,手沒停著卻也熱情地跟我們打聲招呼!
十八尺船桿(?應該是5.4公尺的意思吧)在逆光下形成美麗的剪影。
在一碗陽春麵加荷包蛋及雍正皇帝的真跡招待下,我們揮別了這個有著江南式長廊和紅通通夕陽的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