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上海風和日麗非常適合出門散步
上網搜尋上海有什麼有味道的地方是還沒去過的

http://www.shanghaitour.net/news/news.jsp?newsid=22227

探秘老上海的50个标志符号

http://www.shanghaitour.net/news/news.jsp?newsid=21315

行走苏州河,一条河流和一座城市的历史


蘇州河畔 承載老上海的榮光與哀愁

對蘇州河的印象
在2008年初到上海找房時,曾到中山公園地鐵站附近看屋
離這中高檔小區隔約100米的地方(隔一條大馬路和一個大小區),
就是蘇州河,但唯一印象是--髒,臭,黃土漫飛,民工聚集
當時深刻感受上海真是座兼容並蓄,柳暗花明的城市...

對蘇州河沒有好印象
卻在早上看的文章中讓疑惑再起,
照片中的悠閒河畔和我記憶中的是同一條嗎?

蘇州河畔--聽起來盡是悠閒浪漫
外白渡橋--是許多上海人的集體記憶,描述上海小說戲劇不可或缺的主角
四行倉庫--有著抗日背國旗的英勇故事,歷史場景是該去看看
似NY SOHO區的藝術倉庫--中國人的SOHO區是怎樣的光景呢

基於以上的理由,出發了!沿著蘇州河畔找尋舊上海的印記~

從浦東坐著0.5元的24小時的輪渡過江,走錯閘口刷錯道付了連人帶車的1.3元
秦皇島路出來,看不出繁華,有著黃土色調的民房和街景
往蘇州路走,看到河畔了,不似印象中的髒污,幾絲垂柳到也一番風情,
沿著北岸走,看著兩岸風景,南岸的房洋味十足,北岸相對local,
套句網上的形容
"這一條分隔了繁華的十里洋場和瑣碎不堪的弄堂的河"
北岸白牆黑瓦的傳統江南房舍較多,
在似危樓的傾頹房舍中鑽出的是衣著光鮮的上海人

終於碰到個有味道的優秀歷史建築,建於1912年的福新麵粉廠
維持著古樸洋磚色,增添的是榮景不在人去樓空的歲月滄桑
我沿著廠房外圍繞到後方小弄,旁邊果然有一間倉庫正在整修,未來會為藝術展區
這條小弄,很有典型上海的味道,
鄰家幾個孩子趴在地上玩著類似大富翁的紙上遊戲,
對我這個經過遊客全不在意,包括我遙遠地拿著相機偷拍
橫跨巷弄的頭頂,有著交纏的電線以及大刺刺用曬衣夾排排晾的花紅內衣褲
老翁坐在門口納涼,看著我的詭異行徑,婆媽們家戶穿梭扯著嗓門大吼吳儂軟語(笑)
拍了張照快速離開上海人好奇的眼光



停格!回頭!這是什麼?我看錯了嗎?

路邊一堆未清垃圾,一樓商場生意蕭條,似乎沒營業?或是來錯時間?
正中間大理石暗紅牆面和周圍明顯格格不入,上方低調掛著"上海四行倉庫"六字
沒有抗日英勇,沒有歷史威嚴,
和死守四行倉庫的壯烈完全軋不上邊的地方,令人走過就忘
是失望的...


我一直想有沒有走錯地方,回家後還上網再查了下
維基百科上說
高掛四行倉庫牌子的有三間,我去的光復路1號確實是當然抗日的歷史建築
http://zh.wikipedia.org/zh/%E5%9B%9B%E8%A1%8C%E4%BB%93%E5%BA%93

河的北岸是閘北區,
不想走到火車站七浦路一帶人潮雜沓區,
過了橋到了南岸往回走吧,


崇洋魅外的是河的南岸的當年租界區,那種中西交融的建築風格,
現在有許多整修中的藝術倉庫,教堂等
世博期間的好處是禁止大興土木,以維持整個城市假意的明亮市容,
當然還是有零星工程在進行,就像有著120歷史的新天安教堂門前堆著砂泥磚瓦



在外百渡橋附近有許多很有味道的建築

外百渡橋北岸橋頭前的浦江飯店外,我們東張西望,大堂感覺有保留舊上海的韻味


浦江飯店緊臨十字路口,是個美麗的轉角

沒有好好看過地圖,羞恥地不知道原來外白渡橋就是外灘頭,

還大呼小叫地說,
"哇!這裡真是看東方明珠最好的點,我之前怎麼都不知道"
(這裡就是蘇州河匯黃浦江轉灣的地方,看浦東當然最漂亮啦)
"那裡是哪呀?那些建築怎麼那麼漂亮?"
(其實啊不就是外灘的萬國建築,只是換個方向看罷了)
"這個公園好大哦!看起來樹好多好漂亮"
(明明就是人民解放紀念碑公園,只是我從來沒走到這頭而己)

從橋上看浦東,感覺近在迟尺,伸手就能觸摸到

總之,在我的愚蠢無知下,發現了另一個之前一直忽略的上海的美

在中國,最神奇的是,
我可以莫名就碰到以前歷史或地理課本上讀到的名詞,
To see is to believe,
雖然有時真相或時間的流逝真的很不留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mi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